国内柴油车或遇美国式尴尬
原计划于2010年在美国市场投放的包括轿车与皮卡在内的至少9款柴油车型已经被取消。原因归结于两类:一是经济危机带来的财政问题;第二类是考虑到成本和品牌象形问题而搁浅。
由于经济危机造成的经济危机形势下,减小新车型投入无可厚非。关键是第二点:成本和品牌象形的原因。说明在美国柴油车并不吃香,成本是其原因之一,而非积极品牌因素也制约了柴油车发展。
看到这些,想起国内柴油车发展状况。柴油车之于中国并不陌生。农村跑着的农用车基本采用柴油燃料,即便是现在也依然如此,在有就是商用车领域对柴油车的使用也很普遍。
回顾一下历史:上世纪末,柴油车进入国内乘用车领域,主要集中在合资品牌车型之上,包括捷达、奥迪等车型陆续推出柴油车型,自主品牌在本世纪初也纷纷进入了这一领域,但多集中在皮卡、SUV车型中,这其中的代表有长城、华泰圣达菲、陆风、中兴等企业,不过始终没有进入轿车企业。从柴油车国内发展轨迹看,柴油领域并没有在中国汽车业占据位置,或者说是主流位置。
“峰回路转”——近几年的燃油供应紧张和价格急剧上扬,给柴油车发展制造了机会。而促成这一机会的契机,就是柴油车相对汽油车的低油耗性能。国内车企对于这一机会早已明确,长城、江淮、圣达菲,已经包括合资品牌的奥丁、双龙,纷纷把触角伸向节油的柴油车。即便是这样,国内柴油车并没有突破皮卡、SUV、商用车等细分领域,乘用车主流的柴油轿车止步不前。2008年底的经济危机,一把将柴油车推向了尴尬境地。
此种境地可以说是由新能源车有很大关系。从2月初,财政部等4部委部署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,并明确了具体的补贴办法,按照“谁购置,补给谁”的原则,补贴金额在5万——60万元之间。重赏之下必有勇夫,比亚迪高调推出F3WD,意欲抢占国内新能源车的头把交椅。6月25日,《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》出台,对各种形势新能源车的制造生产销售等诸多细节进行了细化规定。此外,各地新能源车的行业联盟也纷纷成立,加大地方新能源车发展步伐。可见,国家和地方政府对新能源车的扶持力度,也看出了企业的热情。
相比新能源车,柴油车的遭遇冰火两重天。国家没有支持政策,地方政府限制发展,更没有企业热情。而且,国人长时间另眼看柴油车,使柴油车缺乏群众基础,也没有培养出使用习惯。而且,国人对新能源车的重视,必然抢夺刚刚有点发展苗头的柴油车份额。
内有长期的发展缓慢,外有新能源等车型大举进攻,柴油车面临的不仅仅是技术和成本的瓶颈,还有发展环境的制约,这对本来就弱势的柴油车来说,困局难解!
美国在困境中已经拿柴油车开了刀,转而支持混合动力。欧洲有使用柴油车的传统,柴油动力乘用车份额比重达到50%,欧洲的汽车制造商依然未放弃柴油车的研发与推广,大众、奥迪、奔驰和宝马都在计划引进一系列新的柴油车型,而包括德国博世在内的零部件供应商同样也在研发新的柴油机技术。横向比较,我们柴油技术主要来源于欧洲市场,也一直拿欧洲说事,但是我们没有欧洲在柴油领域那样的基础和实力。
我们的真实情况与美国的情况比较接近,我们同样面临美国面临的问题,柴油车成本、品牌问题,还有技术问题。美国都在限制柴油车发展。国内柴油车面临的压力绝对不亚于美国,那我们因该走向何方呢?
也许国内柴油车面临的只有美国一样的尴尬。
相关资讯
- 上研动力教您如何对柴油发电机组进行有效管理
- 上研动力:冬天使用柴油发电机不可取的方法
- 我国船用柴油机出口渐增 同比增长59.4%
- 上研动力:农用柴油机油质量监控有章可循
- 康明斯欲在华寻找伙伴研发新型发动机
- 135系列柴油机在工程机械领域的应用和发展
- 上研动力提醒:单缸柴油机升级换代迫在眉睫
- 基于柴油机均质压燃发动机关键技术取得重要突破
- 上研动力:现代柴油发动机的技术优势与制约处
最新产品
同类文章排行
- 测试20230110-01
- 柴油机运转时发出不正常声响时,代表哪些故障?(上)
- 如何通过“看、听、摸、嗅”找出柴油机故障吗?
- 上研动力小课堂丨柴油机日常维护有哪些点?
- 上研动力丨练好内功,确保质量,初心不改
- 1933年就造出的世界最大柴油机究竟有多大?
- 上研动力小课堂丨电站柴油机主要用在哪些领域
- 这些国际标准中国造,为中国制造点赞
- 上研动力紧跟园区步伐 保持高质量发展竞争力
- 四川限电,买柴油机还是租柴油发电机组?
最新资讯文章
您的浏览历史
